3种方法来克服嫉妒的心理

无论你如何用笑容去掩饰,嫉妒心理都不会自行消退。如果失去控制,这种心理会演变为一种嫉恨,甚至使人产生沮丧情绪。所以,在嫉妒心理消磨你的意志之前,你能做些什么呢?不跟他人比较,学会感恩(感恩你所拥有的东西),转变自己的观点——在失去控制之前,将嫉妒心理扼杀在摇篮里吧。

一、避免对比

  1. 想想嫉妒心理会对你造成怎样的伤害。嫉妒心理会给你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?你的友情可能会消失,因为你整日因嫉妒而闷闷不乐,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。你可能会在Facebook上看到你的前任和他的未婚夫,从而产生一种失落的情绪。在看到同学的博客的时候,你会嫉恨他们的艺术才能。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嫉妒心理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此外,嫉妒心理还会造成以下这些负面影响:

    • 占用你的时间
    • 侵蚀你的思想
    • 影响你的人际关系
    • 扭曲你的性格
    • 产生消极的价值观
  2. 停止用苛刻的标准评判自己。嫉妒他人往往是因为你在用不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。你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,所以你往往会嫉妒别人的事业、伙伴、财富或者天赋。尽量不要用苛刻的标准来评判自己,这样你也不会刻意地跟他人进行比较。

    • 例如,当你还是菜鸟的时候,你可能会嫉妒你朋友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。对自己更有耐心一点——如果一直努力工作,你也可以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。
    • 嫉妒心理源于用大众化的标准来评判——认为“这个”比“那个”更好,然后决心去获取你没有的东西。尽量放宽心态,不要过分追求好的东西。
  3. 用自己的标准定义成功。你是否用表面意义上的成功来评价自己和他人?成功并不一定是指拥有大房子、豪华的车子、高薪水的工作、美丽的容颜。相反,让生活更加美好、充实,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成功。用自己的标准定义成功,而不要用社会大众的标准去定义,这样可以让你更少地与他人进行对比。

    • 认识到这一点:跟别人相比,处于不同的阶段是很正常的。举例来说,你没能得到你想拥有的工作或者伙伴,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(你无需忌妒他们)。生活没有固定的格式,每个人快乐的方式也不一样。每个人走的路不同,并不能说谁的生活就一定比别人的更精彩。
  4. 将嫉妒心转化为动力。每当你忌妒别人的时候,尽量将这种嫉妒转化为积极的动力。如果你很想得到什么东西,那么你就开始行动吧——无论它是多么渺小,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。如果可以让你实现愿望,那么竞争本身并没有不对的地方。如果你将嫉妒心转化为动力,并让自己变得更好,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别人忌妒的对象——你也将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。

    • 如果你忌妒别人的容貌,那么你就改变自己,让自己看起来最好。同时你也要学会欣赏自己。
    • 如果你嫉妒别人拥有你想要却没有的东西,例如汽车,那么你就开始存钱,直到自己也买上一辆为止。
    • 如果你忌妒别人的成就,那你就付出双倍的努力,让自己的辛勤工作获得回报。
  5. 意识到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的事(看到的东西是片面的)。似乎别人拥有所有的东西——完美的男朋友,飘逸的头发,完美的曲线。然而,这背后可能有更多的故事,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美。如果他人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,那么你也可能拥有他人想要的东西。不要把他人推上神坛,也不要去想别人是不是幸运星转世。你可能并不知道别人的缺点——毕竟,每个人都擅长于隐藏自己的缺陷。但可以确信的是,他们肯定有缺点。

    • 反观别人的短处往往会让你对自己感到满意。但你也不必刻意地去挖掘别人的短处。你只要记住这一点:很多事情你根本看不到。不要去忌妒别人,多多关注自己。
  6. 记住,别人的成功不会影响到你。如果某个你所认识的人减掉了20公斤的赘肉,或者第一次完成马拉松赛跑,那么这个人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就。但这并不影响你做同样的事情!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无关,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管别人有多么的成功。

二、学会感激

  1. 关注你的天赋和资源。既然你已经不再和别人比较,那么你就专注于你所拥有的东西。把精力投入到你的优点中,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。当专注于提高大提琴技巧或者专注于论文写作的时候,你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担心别人在做什么了。

    • 当你觉得在某个领域自己没有获得什么东西的时候,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想想你拥有什么东西。每当你因嫉妒而痛苦的时候,你就这样想。如果你不能停下嫉妒,那么你就反过来想想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者有什么优点,这样你就会拥有更为积极的心态。
    • 认识到这一点: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东西——实际上,你所拥有的天赋和资源可能会让别人嫉妒。
  2. 对爱你的人心存感激。想想那些关心你,并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的人;同时反过来想想你为他们做了些什么。专注于那些使你感到充实的人,这有助于你克服嫉妒心理。多感激你身边的人,而不是去想你缺少什么东西。心存感激就如时刻保持警觉一样。专注于当下,并且想想生活中美好的事情,而不是想现在还缺少什么。
  3. 改变你所能改变的事情,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东西。有一点很重要:了解你能改变什么,同时了解你不能控制什么。把精力投入到前者,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后者,因为对于你控制不了的东西,你做什么也是白搭。如果你专注于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情,那么你将以失败告终,而且这会增加你的消极情绪,甚至让自己陷入沮丧。生命是有限的,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
    • 举例来说,如果你想拥有你朋友的音乐天赋,并且想成为音乐创作者,那么你就尽力去实现你的愿望。让自己投身于音乐创作中,去上声乐课,去街头表演——利用你所拥有的一切资源。如果你想制作音乐剧,或者想从事歌唱事业,那么尽管去做吧,任何事也阻止不了你。
    • 另一方面,有些事情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,下再大的决心也没用。如果你爱上了朋友的女人,但人家已经结婚,并且过得很幸福,那么你永远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。在你的嫉妒心转化为极端消极情绪之前,你必须接受这一事实(这非常重要)。
  4. 与有感恩之心的人交往。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在跟别人比较(工作、家庭、父母、孩子等方面),总是在抱怨,总是嫉妒别人,那么你最好远离他,并选择与不同的人交往。如果你长时间与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在一起,那么你也将跟他们一样。多跟容易满足的人(同时也是乐观的)相处,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成就,但他们却不会一直抱怨,不会嫉妒别人。与那些无偏见的、大方的、善良的人交朋友,久而久之,你也会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。

三、改变观点

  1. 制作感恩清单。这听起来有点迂腐,但却可以让你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。所以,拿出笔和纸,将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写下来。坚持记录,直到记满50条。如果你心情仍然低落,那么再记50条。 在结束的时候,你会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精彩的事情——这时你的嫉妒心就会逐渐消退。以下这份清单可能会给你一些提示:

    • 你的天赋
    • 你最喜欢的外貌特征
    • 你最好的朋友
    • 你的狗狗
    • 你最喜欢的食物
    • 那些使你发笑的事情
    • 那些令你微笑的记忆
    • 你所期待的场合
    • 你最喜欢的东西(已经拥有的)
    • 成就
  2. 一天之内不要有任何抱怨。如果你的嫉妒心仅针对自己,那么你并不需要这种技巧。然而,如果嫉妒心影响到了你的个性并给你带来消极情绪,那么尝试一下——在一天之内不要有任何抱怨。人不可能永远不抱怨——毕竟,偶尔的抱怨还是很正常的。抱怨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负面事情发生的频率。如果你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保持安静,那么这种经验就体现的更为明显。

    • 如果你要尝试这一技巧,那么尽可能地不去抱怨——即使是抱怨你自己。不要看低自己,也不要跟其他人比,或者是希望事情的结果可以不一样(不要后悔)。
    • 你可能会发现,你的抱怨会影响周围的人。如果老是觉得事情不如意,那么这样的生活就没什么意思了。改变这种错误的心态往往可以改善人际关系。
  3. 远离负输入一周时间。“负输入”是指一种内在的嫉妒心理(攀比心理),它会让你渴望得到你所没有的东西,或者完成你不能办到的事情。这种心理越强烈,你的心智就越凌乱,所以尝试远离这种负面心理一周时间,看看情况会不会好一点。下面列举了几种负输入的例子:

    • 广告。如果你一直在观看一款产品的广告,而你却买不起,那么你可能会嫉妒拥有它的人(举例来说,你可能会嫉妒那些买得起漂亮衣服的人)。 广告可能会加剧你的嫉妒心理。所以,你可能需要关闭电视机,或者用小说来代替杂志(持续一周时间)。
    • 社交媒体。当你在逛Facebook的时候,如果你反感那些“低调的”吹嘘者,那么绝对不止你一个人有这种感觉。实际上,调查显示,使用Facebook会加剧嫉妒心理 。 如果你经常使用Facebook或者其他社交媒体,那关掉它们一周时间。
  4. 每天称赞5个人。尽量称赞不同的人(每天5个),换句话说,你不能重复称赞同样的人。真诚地称赞别人做得好的事情——不要按部就班地重复这件事,也不要称赞那些肤浅的事情。想想你到底欣赏对方哪一点,然后大声地说出来,这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。同时,你也不必担心跟别人比较了。
  5. 做义工。如果你老是关注自己没有什么,并耿耿于怀,那么你可以花时间去帮助那些拥有的东西比你更少的人。有时候,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做得多么好。因此,你可以给自己开一剂现实药方:花一天时间去施粥场、医院或者动物收容所做义工。 然后反思这次经历。帮助别人可以让你看到自己有多棒,同时也可以让你看到自己能够为这个世界贡献多么大的正能量。

小提示

  • 抵制住跟别人比较的冲动。
  • 意识到自己的优点
  • 不要否认自己的嫉妒心,承认这一点,然后找办法克服它。
  • 记住,你所嫉妒的人也会有缺陷。

警告:生活小百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件:abc@yi6g.com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